当前位置: 光明新闻网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隐私与商业利益孰轻孰重?Facebook事件为中国企业敲响警钟

来源:光明新闻网| 2018/4/3 17:56:31|

    近期,又一家网络巨头企业因隐私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Facebook超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泄露瞬间成为最劲爆的科技新闻,而事件的起源仅仅来自一个随处可见的“心理学测试”程序。

    隐私泄露离我们并不遥远

    事件源于心理学教授Aleksandr Kogan在Cambridge Analytica(CA)数据分析公司的资助下,创建了“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这是你的数字化生活)”程序,并以“心理学测试”为名吸引了27万Facebook用户使用。由于Facebook当时的编程接口协议允许该程序向每一个授权应用的用户收集更广泛的信息,最终使kogan收集到将近50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

    这个看上去无比眼熟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曾分享转发的星座分析性格分析,别有用心的人将其进行包装,加上一些平台监管的不严密,让隐私泄露可能随时随地、悄然无息的发生。骚扰信息、垃圾短信、网络诈骗,因隐私曝光而引发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甚至勒索绑架……在通过电脑、手机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愉悦时,隐私泄露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如今,随着信息价值的提升,衍生出非法灰色利益产业链,更是时刻威胁着我们的隐私安全。作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企业应肩负起对用户和社会的责任,此次泄密事件正为我们及时敲响了警钟。

    隐私与商业利益孰轻孰重

    随着大数据、云储存、AI等科技的发展,用户信息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一路攀高,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隐患如影随形面对机遇和挑战,不同企业对用户隐私的态度产生了分歧,其中一些国内巨头企业对隐私的理解让人深思。

    326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认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可以更开放,用隐私来交换更多便利。言论一出立刻受到了网友们的质疑,有网友对此评价:别代表我,我不愿意!相较之下,严格执行隐私政策的苹果则显得靠谱许多,库克就曾明确反对过利用用户信息赚钱盈利模式。

 

图片1.png 

 

    除此以外,企业也应警惕第三方合作对自身平台用户信息的使用,此次事件Facebook最受争议的是为第三方提供接口协议中的朋友权限据了解,该权限能让应用开发者不仅捕捉自己用户的信息,还能捕捉其朋友的信息。

    社交平台是不法者窃取信息的主要目标,这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国内的社交巨头微信是否也存在第三方接口问题?好在微信对此十分谨慎,通过接口协议明确规范了数据的处理行为,并在《微信隐私保护指引》里展示了保护用户隐私的宗旨及路径。另外,在《腾讯隐私政策》的广告服务一项中,他们还授予了用户要求其停止为广告用途使用个人信息的权限,和行业内其他平台相比更加重视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隐私的蛋糕企业最好还是别动

    我们将信息交给企业,但我们信任的企业却在信息安全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方面,用户隐私所能产生的价值正在诱惑着一些企业偏离方向;另一方面,中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互联网环境隐私政策收紧已成为趋势。

    今年112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因百度、支付宝、今日头条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况进行了约谈,要求三家企业本着充分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原则立即进行整改。

    而在去年924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在京联合发布了首批10款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隐私条款评审结果,包括了微信、微博等十家企业联合签署了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就尊重用户知情权、遵守用户授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其中,微信、淘宝网等五款产品,除了做到向用户主动提示、并提供更多选择权外,还提供了更便利的在线一站式撤回和关闭授权,在线访问、更正、删除其个人信息,在线注销账户等功能。

    可以看出,国家重点关注的正是汇聚大量用户信息的网络巨头平台,因第三方链接和APP存在的隐患,开放平台应制定更清晰严格的接口协议,即使是平台之间、平台与用户之间达成了关于数据的合作、获取协议,也需要明确需获取的数据的范围,在程序上也需考虑是否得到参与方的充分授权。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隐私敏感性并不因国界而改变,用户信息也不应作为换取便利和效率的牺牲品。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是否为用户负责,也同样是在选择企业的未来,隐私这块蛋糕最好还是别动。